close
“哇!PANDA(熊貓)!”當美國加州奧克蘭市副市長張明德看到贈予他的是一個憨態可掬的大熊貓“玉照”時,欣喜之情溢於言表。
這一幕日前發生在北京華僑大廈,中國僑聯為美國加州奧克蘭市文化商務交流代表團來訪舉辦的歡迎儀式上。
歡迎會上,該代表團與中國動物園協會簽署友好備忘錄,並捐贈首批資金用於大熊貓研究。
在接受記者專訪時,張明德講述起自己的“熊貓情結”:
4年前,他受聘回到中國西南某地區擔任水利開發顧問,發現自己提供的開發方法雖簡便易行,卻會影響到當地大熊貓的生存環境,便另想辦法繞開此地。這個過程中,他對大熊貓有瞭更深的瞭解,“熊貓情結”從此一發而不可收拾。
近兩年半來,張明德幾乎每兩個月回中國一次,為大熊貓的繁育保護研究奔波。大熊貓的故鄉───四川平武、綿陽等相關地區,以及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等單位,他都頻頻出入。
此次,張明德率團來訪,任務之一就是與中國動物園協會簽署大熊貓研究備忘錄,並為此捐助資金。捐贈儀式上,他激動地說,奧克蘭是美國最適合大熊貓居住的地方,希望中國大熊貓有機會落戶奧克蘭。
張明德1934年出生於中國汕頭。抗日戰爭時期,不幸與父母離散。1949年,他到澳大利亞學習飛機駕駛,並成為飛行員。1952年,途經美國加州奧克蘭的張明德一下子喜歡上這個美麗的城市,便設法留下來。這一留就是整整半個世紀。
2001年,在奧克蘭市議員兼副市長張明德的積極推動下,奧克蘭市政府將10月1日定為奧克蘭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日”,並在市政府大樓前的廣場上升起五星紅旗。
對於自己作為美國華裔市長在中美交流中扮演的角色,張明德說,中美之間存在著許多誤解,其中大多是相互不瞭解造成的。
從小的方面來看,他舉例,比如做生意,中國人有時會出於禮貌,一個勁兒地說“好,對。”並且不習慣律師參與﹔美國人則正好相反。張明德的角色便是充當“文化溝通使者”,利用熟悉兩國文化的優勢,促進雙方瞭解。
今年是奧克蘭市與大連市結成姐妹城市20周年,張明德希望借此機會,增進兩市人民互訪,這對雙方的經濟發展大有裨益。
他說,去年,全球經濟回落,而中國和美國加州的貿易額仍增長瞭近60%。中國人講求信用,在做生意時,也常常以信任為基礎,習慣與朋友做生意。所以他認為,對於向往中國的外國人,首先必須先瞭解中國文化,交朋友,“彼此瞭解瞭,生意也就自然來瞭”。
在他眼裡,瞭解中國,可以從中國“國寶”───大熊貓開始,這也是他積極推動中美攜手研究大熊貓的原因之一。
《人民日報海外版》(2002年03月28日第五版)
廚房油煙處理
油煙分離油煙處理
50DA63A02A2870EB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